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五十一章 汉口(2 / 2)


“好吧,就再等三天好了…”

虽然是再等三天,不过朱庆澜他们也没在这三天里闲着。

不管怎么说,过去的十多天国社军还是打了一场攻坚战,伤亡损失也都不小,所以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朱庆澜他们将下面的部队进行了初步的休整。使得本来有些筋疲力尽的各部队战力恢复了少许。

――――――――――

在经过三天时间的准备后,国社军开始了对汉口的作战任务。

只不过因为有一条汉江横在那里的缘故,所以虽然三天的时间里司令部的参谋们想过不少办法,但最后能够选择的除了强攻外也只剩下强攻一条道路…

于是在万炮齐的情况下,国社军开始了对汉口的强攻。

在面临强攻时,北洋军苦于汉阳时火炮被毁过半,最新式的明治38年式75mm野炮更是损失殆尽,所以在重炮的支援下国社军仅仅只是在第一天就将一个师的兵力运抵对面,并且在滩头上扎下了十分牢固的阵地。

“大人,难道还不能让海军的人出手进行援助吗?”

虽然因为战事不利的缘故,段祺瑞和冯国璋似乎都憔悴了许多,但看着己军阵地上不断掀起的尘柱,李纯还是对着两人悲声道,要知道现在在阵地上挨炮弹的可是他第六师的人…

然而听到李纯的话段祺瑞却是瞧也不瞧他一眼,仅仅只是在那里淡淡的道。

“不行,这次战役海军是绝对不能动用的…”

没错,绝对不能动用。

虽然北洋6军已经不再是国社军的对手,但北洋海军却能压过四川水军一筹,可如果这里面在算上两个炮兵旅的话…

眼见汉口很可能也守不了多久,甚至很可能坚持不到日本人的军援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北洋海军也派上来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北洋海军遭到重创而国社军攻下汉口仅仅只是延迟了几天时间…

没了汉口又没了海军?到那时摆在冯国璋和段祺瑞面前的很可能只剩下两条路,一是固守武昌,然后等待全军覆没的命令,另一个则是放弃武昌,在汉口失守之前就乘火车通过京汉铁路返回北方…

而这两个选择,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段祺瑞和冯国璋能接受的。所以哪怕现在国社军的炮火在猛烈,段祺瑞也不能让北洋海军上来支援,因为北洋海军是在段祺瑞守不住武昌时,由水路退往上海的最后王牌。只要北洋海军还在,哪怕汉口武昌全部失守,段祺瑞也有把握将大半北洋军全部撤到上海去。

这样一来,至少还能替北洋留下一些家底,也不枉袁世凯善待自己多年。

明白段祺瑞确实没有让北洋海军进行援助的意思后,李纯也是无可奈何,但让他继续留在这里看着自己的部队挨炸也不可能。所以在猛跺了一下脚后,李纯也只能以身体不适为由告退了下去。

对李纯的告退段祺瑞到是没怎么在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部下不断被杀死,而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的那种感觉的。

所以点了点头,段祺瑞就应允了李纯的告退。

然而就在李纯骑着马回到位于师部内的卧室想要休息一下的时候,却现一个穿着马褂的高瘦年轻人正站在自己的卧室里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李师长,您可是让在下好等了啊…”

虽然这么一个大活人出现在自己的卧室里确实让人很吃惊,不过李纯却并没有怎么紧张,毕竟他也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何况这里还是自己的师指挥部,只要自己稍微叫一声外面就会冲进来一个警卫连来,所以李纯仅仅只是冷静的道。

“你是谁?怎么进到这里来的?”

然而来人的回答却让原本面色平静的李纯大吃一惊。

“鄙人李延年,现任军情局汉口分部负责人一职…”

虽然面前这个叫李延年的高瘦年轻人仅仅只是说自己是军情局的,但如今北洋军内谁不知道军情局就是国社军的秘密情报机构?而现在这个秘密情报机构驻汉口的负责人就在自己的卧室里…

就在李纯想要将外面的警卫唤进来抓人的时候,李延年却是笑呵呵的道。

“李师长不必白费力气,在您走进师部没多久,您的那个警卫连就已经到外面去了,现在整个师部不敢说是空无一人,但相比也没多少人能听得到您的声音…”

李延年当然没有这么牛,或者说军情局也没有这么牛,不过在买通了第六师警卫连的一些人后,将他们暂时调离师部还是办得到的。不然李延年也没法进到李纯的卧室里来。

听李延年这么说李纯到是不信邪,依然扯着嗓子朝外面喊了两声。不过在两声过后,卧室外面却没有一个人走进来,就连专门负责保障自己安全的警卫连也如此。到了这个地步李纯也无法在保持平静,飞快的拔出手枪后,李纯将枪口指向了李延年。

被人用手枪指着,李延年的背后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不过即使如此在李纯的面前李延年还是面色不改的继续道。

“李师长,您不必紧张,我来这里并不是想对您不利,仅仅只是想和您讨论一个话题罢了。”

虽然李纯很想直接把这个本家给毙了,不过在听到李延年的话后,李纯还是本能的开口问道。“什么话题?”

听到李纯这么问,李延年明白他已经上钩了,所以在微微一笑后。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的话题,您觉得怎么样?”

――――――――――

凭着亚洲最强的火力,在面对北洋军时虽然偶有小挫,但在大体上国社军还是保持着长胜的态势。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不止是周边各省,就连北洋内部也有不少人已经明确意识到北洋的失败是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比这更糟的却是袁世凯一直不佳的身体状况。在稍微联想一下袁家那个据说没有男丁可以活过6o岁的传言,哪怕在北洋军内也有不少人开始寻找新的东主。

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人要比严光更适合效忠吗?

所以在汉阳战役结束后,军情局的工作前所未有的顺利。在劝说一些北洋人士投靠己方的时候,成功率也由原来的五成达到了八成多。如李纯的那个警卫连,就有好几个头头或被收买,或是主动投靠。李延年能这么轻松混入第六师的师部,也是有他们的帮忙才能达成的。

至于李延年为什么要到李纯这里还和他谈“人生”,谈“理想”。

这却是严光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既然军情局在北洋这里的工作这么顺利,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收买几个主要人物?虽然北洋,尤其是北洋六镇当中不少都是袁世凯信赖的心腹,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眼见着北洋即将走上没落,袁世凯本人也随时都有可能先“北洋”一步而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每个人都甘心为袁世凯陪葬吧?

只要能在北洋六镇中拉拢到一、两个核心人物,再拉拢他们的下属进而控制一两个师。那么这些人就能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挥奇效,到那时就算北洋海军一直避战,严光也不是没有把握将全部――――――至少是过半的北洋军留在南方。

至于这种异想天开的计划能不能成功?后世的解放战争中在**颓势显现的情况下选择起义的**将领究竟有多少?何况就算收买计划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军情局在汉口的一些人手,可如果计划成功的话,那收获的将是一整片森林…

&1t;a href="" target="_b1ank">."></a>